【芬兰luma寒假交流项目】在白雪皑皑之冬日,奔赴一场浪漫之约(樊晓婷) |
发布时间:2024-04-03 作者: 浏览量: 【】 |
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的觉知和感受、亦是人们情感激荡后的“印记”,是具有情绪色彩的、五彩斑斓的记忆。体验无法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其珍贵只有体验者知道,也无需旁人评价。这个冬日奔赴芬兰进行学习交流是我做过最正确、最无悔的决定,而这份专属的“体验”在我心中的珍贵不言而喻。 1 行前“遐想” 这个寒假为了能够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的教师素养,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展的芬兰游学项目。芬兰被称之为“教育最强国”,不仅是因为其教育体系和方法的有效,也是因为芬兰的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超越。此次芬兰游学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芬兰的教育体系、学科建设和社会资源整合体系,感受教育的本质、获得教育启发。 在去芬兰前,我了解到芬兰的教育很棒,也对芬兰教育即将给我带来的冲击有一定的预期。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想象自己漫步在赫尔辛基街头、坐在大学里上课的景象,觉得无比幸福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否适应芬兰的生活而感到焦虑。 1月28日,带队老师王老师和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北京首都机场集结,共同奔赴了这场时差6小时、行程约13小时、中转于浪漫土耳其、为期10天左右的冬日之约。 2 课程学习 抵达芬兰后,我们入住亚瑟酒店,之后的五天,我们都将在赫尔辛基大学进行学习。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期间,我们了解了芬兰的教育体系、芬兰的特殊教育体系和芬兰的科学教育,学习了牛老师所讲述的“21世纪能力”和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习知识、学习共处、学习做事、学习做人,并探讨了中国教育的不足和未来发展。除了进入课堂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体验了中小学的化学兴趣课程,亲手使用干冰和洗洁精制作了雪白的泡泡,探究了叶绿素的成分;我们参观了芬兰的科技馆,领略物理、化学、生物的魅力;我们参观了赫尔辛基大学的图书馆和著名建筑,领略了赫尔辛基大学的资源之丰厚;我们一起参观了博物馆,进行了垃圾分类的体验式学习。关于心理学,我们和老师一起探究了“音乐如何影响人的脑功能发育”、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等,并且获得了大量师兄师姐传授的学习“干货”,可谓收获满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有幸一起参观了赫尔辛基中小学的学校,观摩课堂、了解中小学的学习情况,其学生发展“双轨制”的政策实施,让我知道人生不止一种选择,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过多的外界压力,更多的是向内探索。这一次参观也让我重新对“知识”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我们乘坐芬兰的火车前往图尔库。一路上白雪皑皑,美丽极了,果然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在图尔库大学我们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习。 我们参观了隐藏在森林中的天文馆,躺在柔软舒适的座椅上窥宇宙之神秘、领略极光之绚烂,弥补了大家没看到极光的遗憾;我们进入了植物园和动物标本展览馆,在讲师的讲授声中领略“植物王国”的美丽;我们还进入了实验室,在探究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窥见了“彩虹”,在液氮的“咆哮”中制作出了美味的冰淇淋,亦动手探究了磁悬浮和卫星的奥秘。 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们通过体验芬兰的各门学科课堂,看到芬兰教育的“冰山一角”,给我的启发和震撼前所未有。未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了解芬兰,了解芬兰的教育。 3 所思所感 真正到了芬兰之后,其教育体系和方法带给我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我对芬兰的教育充满了向往和羡慕。也是那一刻,我真正意识到了芬兰与中国教育的巨大不同和差距,虽然中国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也想要用自己的所学和所悟陪着它一起走下去。 芬兰的教育可以用“自由”、“深刻”和“公平”来系统概括。所谓“自由”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自由。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没有硬性的要求和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偏好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最大限度上给予了教师教学的自由,也给予了教师最大的信任,能够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更有激情、职业倦怠也不复存在。学生在教育中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学校全面考虑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学习幸福感,中小学取消统一考试并缩短上学时间。芬兰评价的孩子能力从不唯分数论,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的考试在考大学的时候才出现;同时,芬兰中小学的孩子一般3点前就能放学,他们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提前放学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开展社交活动。在芬兰的教育中,家长也从孩子的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给予学校和老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也不用为了孩子的学习而烦恼。教师对待工作热情、学生对待学习有兴趣、家长对于学习松弛有度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可以看出,芬兰的“自由之风”贯彻整个社会和国家,并且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上,而“信任”正是芬兰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大特色。 所谓“深刻”是指芬兰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本身、让学生成为承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将知识转化为“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探索知识的趣味所在。以英语教学为例,芬兰也和中国一样注重听、说、读、写,但是中国的学生需要背大量的单词、学习系统的语法规则、训练书面阅读和写作文的能力,最后能够真正拥有用英文流利交流的能力的学生屈指可数。而芬兰却不同,他们不注重语法的书面化,而是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芬兰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基本可以流利地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交流了。当我们与芬兰的英语教师谈及中国的英语作业时,芬兰的教师表现出了不解和疑惑,他们认为英语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将其书面化进行练习仿佛脱离了最初学习英语的初心。同时,芬兰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极强,中小学与大学形成了“垂直”教学的关系,中小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相应达成合作的大学的教师开展的课程,合作大学的所有教学资源不仅对中小学开放也对整个社会开放。比如,我们所去交流的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分布在整个城市的不同地方,图书馆对整个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人士可以随意进出借阅图书和学习,这一点也是令我最震撼的一点。芬兰的学生从小便可以接受学校开展的科技馆游学、博物馆游学、植物园游学等项目,在实践中体验物理学、化学、生物等知识的奥秘,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所谓“公平”是指芬兰真正做到了教育公平。因为芬兰的社会资源富足、人口较少,所以芬兰的教育公平落实的非常的好。学校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学生按照片区进行上学,避免了家长和学生的恶性内卷。同时,芬兰的教育基本是免费的,所以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孩子都能够上同样好的学校。芬兰的升学教育实施“双轨制”,学术大学和职业大学并没有优劣之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术教育或实践操作教育,社会对于职业也没有所谓的“鄙视链”,每一个职业都受人尊重。 4 城市“温度” 芬兰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更是一个适合享受生活的地方。芬兰的人很少,城市少了些喧嚣,反倒有了别样一番风味。在这里,人们互相信任、待人和善,人们只关注自身的成长,少了许多比较与关注,是“i人”的乌托邦。 芬兰的城市很美,古代与现代的碰撞、朴素与精致的结合使得建筑别具一格。在闲暇之余,我们追着日落,沿着河畔漫步,或漫步到辉煌的教堂、或漫步到梦幻的城堡,天空吐出璀璨纯净的蓝色,仿佛一颗巨大的蓝宝石。一切都显得如此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5 结语 此次芬兰之行让我受益良多,我能够看到芬兰与中国教育之间的巨大鸿沟,为中国的教育心忧,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中国的教育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国情不同,国情的巨大差异提示着我们不能过度进行横向对比,并试图将芬兰的教育体系盲目照搬到中国,而是应当基于人口和资源等的国情差异,取优质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 最后,我由衷地感谢在此次芬兰之行中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相互帮助和关心的同学们,很高兴在这个冬天我们一同成长,感谢相遇、未来可期!
|
|